月子里吃糯米粥的好处(小月子能吃糯米粥吗)

农村习俗之“生育”,看旧时的农村人怎么育婴
旧时的农村,生子的成活率是不高的,而且伴随着各种难产,大出血,畸形等症状,而那个年代的人对于这件事的看法并没有太多的科学性的论断,只有凭着一代代的经验,并且把经验输出成各种约定俗成的习俗。
备孕
旧时的农村也有备孕的习俗,洞房之夜就会有“白喜帆”来进行首次的观察,后面有经验的婆婆会根据时间来推断孕状的发生。而一旦过了时间点,没有预期的孕状发生,则证明首次失败。
失败后就需要“求子”,一般婆婆会携带者媳妇去寺庙或者观音娘娘道场,烧香,许愿,请求赐儿女双全,一般道场都会有象征小孩的泥娃娃,捐赠些许香钱就可带走一二;部分农村的大户人家,会把娘娘请在家里每天供奉,早晚上香,求子求福。
这边农村也有一种另类的求子仪式,当地有一种传统的喜剧形式“皮影”,想要求子的家庭会把这个团队请到家里,唱一夜大戏!想祈祷哪方面,就请皮影师傅展现那一段子。
在正式怀孕后,还需要带上一些吃食,带些散碎银两,再回到求子的地方,以表达感谢之情,俗称“还愿”。(小补充:而农村如果是不孕妇女,会被认定为不吉利的,是因为做了不好的事情,正在遭受惩罚。而在那个时期的农村人眼中,这样的女人会受到严重的来自外界的压力)。
现代的永州农村其中些许习俗依然得到了传承,只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那些保留的古老仪式只被人当做一种寄托,一种美好的愿望和心灵的诉倾诉!彰显着农人对于生命的敬畏。
安胎
在这里的农村地区,女子怀孕后多形容‘’身子有了‘’,而孕期的孕吐等反应被称之为“害喜”,大意就是女性一般对怀孕这件事比较恐惧,所以会害怕,故称之为害喜。害喜的反应越强烈,会被认为越吉利,往往会被老一辈人认定为“孩子比较的强大”。
怀孕中的女人饮食也是极其考究的,这里的农村有几样早点是必须要用到的,首先是“米花”,米花就是把糯米煮熟冻干,然后油炸,再用沸水加糖泡开,给孕妇喝;另一样是“甜酒”,甜酒在旧时的农村是不多见的,往往会被农村人认定为是“精细的食物”,孕妇吃了有好处;孕妇的饮食用油也是有要求的,多以“猪油”为主,这样不会容易心慌。
不同的孕妇的饮食爱好也不一样,有“酸儿辣女”之说,一般农村的妇女会以为怀孕期的妇女如果喜欢吃酸的,怀儿子的几率大一些,如果喜欢吃辣的,则怀女儿的几率大一些。这在老一辈的农村眼里,是一种铁律。
饮食的忌讳也很多。一般会禁止使用“厌恶”的东西,这里的“厌恶”不是讨厌之意,指的是一些看起来不吉利的,比如“蛇”,永州人好蛇,但孕妇不能吃。也不被允许吃兔肉,因为老年人担心吃啥的啥,屁孩子兔唇。
月子
怀孕到期,农村人称之为“临盆”,临是世间的意识,因为旧时农村生孩子,多半是用盆子接着的,所以叫“临盆”,临盆的时候由村里专门负责接生的婆娘照顾着,家里提前要准备好热水,毛巾等,男人是不被允许接近的,即使是伴侣也不行。
生完孩子的女人往往会给一碗面条,再窝两个荷包蛋加高油。刚出生的婴儿脐带是需要保存下来的,用于后面炒干给小孩泡水喝,农村老妇说是可以预防孩子红眼病,上火等症状。胎盘是需要用稻草捆好,放到树杈上,不可埋于地。
月子期间妇女基本要卧床的,房间不能通风,头上必须裹着厚厚的纱巾,饮食的量一定要大,一日可以食5餐,且这边农村有一个不成文的要求,前一周是不允许有外人来探望的,会被主人禁止进门,而过了一周,第一个上门的客人,会被主人设宴浓重款待,在农村人眼里,这个人和新生儿在前生或许有这不解之缘。
孩子出生第三天是需要给孩子洗澡的,这边农村俗称“洗三”,洗三的用水是有讲究的,一般用艾叶,板栗带刺的外壳,枞树的树枝,皂角等泡水,孩子第一次洗澡会格外重视,需要有一个启动仪式,农村富余的人家需要杀鸡,给娘娘上香,祈求健康成长。同时洗三一定要格外干净,如果不干净会担心孩子有“狐臭”等症状。
满月
孩子出生三十田之时,亲朋好友都会带着礼物前来庆贺,一般会给小孩的用品,食物,也有娘家人会打造一些金银物件,长命锁之类的。这边的农村讲究孩子要配带点金银器物,这样可以压重。
满月当天的重头戏就是小孩“抓周”,这是农村人用来判定小孩未来发展方向的,一般会在一个大桌子上摆满各种与文件,例如笔墨纸砚,算盘,秤,玩具,钱币,女工用品,零食等等,小孩首先抓到什么,别人就会说他未来可能在这方面会有一定造诣。其实也是一种期许。小孩子必须要抓周的,如果不抓周,会被认定为“调皮捣蛋”,所以农村人一般骂不听话,害人的孩子为“没有抓周”,就是从这来的。
满月后的孕妇就可以出房间门了,可以洗澡洗头,这在孕期都是不允许的。满月也就代表着妇女可以从月子期解放出来。而现在农村物质条件丰盛,坐月子的讲究也多了,有大月子和小月子之说。
百天
小孩子满一百天的时候,也会有一个仪式,俗称“百天,这一天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给小孩“剃头”,“剃眉毛”的,农村会有一个专门剃头的师傅,会被请进门,重点款待,浓眉乌发在农村实际受重视的,在理发匠剃完头发后,主家会用老姜熬制成水,给小孩子定期涂抹,以促进他们毛发的旺盛。
“剃头”也是有讲究的,不可全剃,会在后脑的部分留出“一小撮”来,并且要一直留着,直到孩子成人礼方可去掉。农村老人讲这是生命的象征,这样的孩子容易养活,容易长成大人,也有避邪之功效。
百天时还有另外一项工作,就是“赐名”,农村的名字多用猫,狗等动物,或是表好生养的东西,在农村人眼里,这是象征着孩子的生命力顽强。还有的会以“五行”来定,命中缺什么,小名字就一定要找补回来。
这里的农村,关于育婴的风俗已经逐渐现代化了,加之医疗水平的进步,从产检到生子,到月子期的养护,再到小孩子的日常保健等都有一整套完整的流程。但是旧时农村的习俗,有些依然保存着,不管是对上天的敬畏,还是对生命的热爱,还是对家族血液传承的热衷,农村人依旧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期盼。每一个生命诞生的旅程都充满了艰难,这里的农村人用各种仪式记录着他们内心的无上感激,这也是对新生命旅程的最美教育!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转发,收藏!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