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椎动脉供血不足怎么检查(椎动脉供血不足检查的4大渠道)
在如今这个流量当道的自媒体时代,各路明星、网红纷纷进军直播带货领域。近日,著名导演张纪中被其爱妻拉去直播的消息备受争议。
不少网友反应,张导已年过七旬,早年打下的江山,足够颐养天年。而线下直播间带货竞争激烈,直播时的快节奏和高强度对张导来说,显然是超负荷了。
每次直播时,都可以看到张导的满脸疲态,有一次甚至因体力不支而晕倒。后续报道说是脑供血不足造成的,经过休养,目前已无大碍。
其实,脑供血不足并没有那么简单,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有时候可能是脑梗死的预警信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会脑供血不足?
大脑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于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统主要供应脑部前3/5的血流,而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供应脑部后2/5的血流。
颈内动脉系统的颅内分支包括眼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
椎动脉左右各一支,分别源于双侧的锁骨下动脉,各自沿颈部上行至脑干部位,在这里双侧的椎动脉合成一根基底动脉,并发出分支。椎动脉、基底动脉以及它们的分支统称为椎-基底动脉系统。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颈椎病根据受累的组织和部位不同,可分为5型,其中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
椎动脉是沿颈椎两侧的横突孔向上延伸。颈椎病时出现的颈椎错位、变形、椎间盘病变等,都有可能导致椎动脉受压、畸形。动脉管腔由于外界的压力而变得狭窄,血流变缓,从而出现供血不足。
此外,颈椎外伤也可以引起上述的改变。
随着低头一族队伍的不断壮大,颈椎病的发病越来越年轻化,中青年人群里以头晕为表现的脑供血不足,大部分都与颈椎病有关。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
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在人群中已司空见惯。这三高则正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元凶。
动脉血管的血管壁可分为三层:内层、中层和外层。内层直接与血管内血液接触,粥样硬化也是出现在内层。中层主要是平滑肌,用以维持血管的弹性和张力。外层是一层外膜,用于保护血管,并进一步维持血管的形态和结构。
动脉粥样硬化在本质上是由于脂质代谢的异常造成的。变病从内层开始,在多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作用下,血管内膜受损,血液中的脂质物异常沉积于血管壁,形成脂质斑块。
继而,病变进一步向中层浸润,逐渐出现动脉中层的纤维化及钙化,导致动脉血管壁的增厚、变硬。内层和中层的双重病变最终引起动脉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变慢,血流量减少,脑供血不足。
如果说颈椎病是引起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常见原因的话,那么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引起颈内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
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属于这一类脑供血不足的高危人群。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青年人中出现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除了颈椎病,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是另外一个常见的原因。表现为一侧的椎动脉全程普遍细小,对侧的椎动脉则代偿性增粗、迂曲。
如果健侧的椎动脉功能良好,能够代偿弥补患侧血管所造成的缺血,就不会出现供血不足的症状。反之,则会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此外,病变侧的椎动脉会更早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健侧血管的负担,最终也会导致健侧椎动脉失代偿而发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心脏的主要功能就是作为一个“泵”的存在,为全身各个组织器官输送血液。当心脏的泵血功能减弱,输送的血液量减少时,也会导致脑组织的供血不足。
典型疾病就是阿-斯综合征,又叫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由于严重的、致命性的缓慢或者快速性心律失常,导致心排血量骤降,因而产生严重的脑缺血症状发作。简单地说,就是心脏的搏动不能有效地为脑部供血。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患有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器质性心脏病的人群。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脑供血不足会有什么表现?
上面已经提到,脑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两个血管系统: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因此,脑供血不足的表现也会随缺血部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颈内动脉系统又称为大脑的前循环,供应脑部前3/5的血流,区域包括眼部、语言和运动中枢、感觉中枢等。因此,这一动脉系统的供血不足,可表现为黑矇、偏盲、失语、偏瘫、感觉异常和定向障碍等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又称为大脑的后循环,供应脑部后2/5的血流,区域包括控制人体平衡的小脑和内耳等。所以这一动脉系统的供血不足,常常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伴有耳鸣。
脑动脉缺血的严重程度不同,表现出的症状也轻重不一。有些患者的上述表现为一过性的,在短时间内(一般不超过24小时)可以缓解,临床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些患者的症状则呈持续性,就是临床上常见的脑梗死。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然,尽早发现病变,及时就医,对疾病的预后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做什么检查可以发现脑供血不足呢?
做什么检查可以查出来?
DSA是金标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英文全称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简称DSA,是一种新的X线成像系统。
DSA的原理是将注入造影剂前和造影剂后的血管分别用X线成像,然后经过数字化处理输入图像计算机,通过减影、增强和再成像的过程,去除骨骼、肌肉等软组织的伪影,获取清晰的纯血管的影像,同时可以实时地显现血管影。
目前认为DSA是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DSA能够清晰的提供脑血管病变的具体部位及范围、严重程度等信息,从而能全面了解脑血流状况,为病人的正确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这一检查具有对比度分辨率高、检查时间短、造影剂用量少、浓度低等优点。缺点是属于有创性检查,无法显示闭塞远端的血管。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CD最简便易行
经颅超声多普勒,英文全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是一种无创的脑血管疾病检查方法。
TCD检查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原理来检测颅内各个动脉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判断脑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从而协助诊断颅内动脉血管、颈动脉、椎动脉以及锁骨下动脉的狭窄和闭塞等疾病。
其优点是没有创伤性,可以在床旁检查,但缺点是对操作者(即超声医生)的依赖性太强,定位也欠准确。故而,此检查一般用于对患者的初筛。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CTA灵敏度较高
CT血管造影术,英文全称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简称CTA。
CTA不同于常规的CT检查。CTA检查是将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利用CT设备对血管进行成像,是对血管疾病的一种检查方式。而常规的CT检查,主要用于判断器官(比如肝、肾等)有无病变,以及病变程度和范围。
CTA检查操作灵活,灵敏度较高,对于诊断头颈部动脉及其分支的斑块情况、狭窄情况、血管异常等,有很高的适用性。
需要注意的是,CTA检查一般需要注射碘造影剂,对碘过敏的人群不能进行此项检查。如必须检查,可更换为非碘造影剂后再进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MRA无放射性伤害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英文全称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简称MRA。
MRA是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将获得的血管及血流信号重建的一种成像技术。这种方法无需造影剂就能清楚显示血管结构及血流情况,是一种无创性的血管造影方法。由于是通过磁共振原理成像,这项检查安全性高,无X线的放射性伤害,是脑血管疾病检查的常用方法。
MRA检查前要注意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比如手机、手表、钥匙、金属的饰品、皮带等。因为金属会影响磁场的均匀性,造成图像干扰,形成伪影,不利于病灶显示。另一方面,手机、手表等金属物品,也可能遭到强磁场的破坏,造成个人财务不必要的损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脑供血不足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而且在50-70岁的中老年人群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很可能是脑梗死的先兆。因此,一旦出现眩晕、恶心、呕吐,一过性的偏盲、失语、肢体无力等脑供血不足的表现,应当立即就医,接受进一步的检查及治疗。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做科普的王医生,如果对于本篇文章,您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也欢迎您点赞转发,让更多的人看到。
文章评论(0)